甲流高发季,警惕6大并发症来袭!

当下甲流高发,身边不断有人感染,着实令人担忧。你是否以为甲流只是难受几天,吃点药就能好?

事实并非如此!当甲流病毒在体内疯狂肆虐,免疫系统奋力抵抗时,一系列可怕的并发症正在悄然出现。

流感病毒

· 为何看似普通的甲流会引发严重后果?

· 这些并发症究竟有多危险?

· 肺炎、呼吸衰竭以及多器官受损为何会接踵而至?

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,任由这些“健康杀手"威胁生命吗?

当然不是!深入了解甲流并发症,找到应对方法,在这高发期守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健康,已刻不容缓。


甲流简介


1、甲流的基本概念


甲型流感,简称甲流,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甲流

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可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迅速传播,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,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流行。


2、甲流的常见症状


患者感染甲流后,通常会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流涕、鼻塞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症状。

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有相似之处,但甲流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,发热温度更高,全身症状更明显,且病程相对较长。


甲流并发症的种类及危害


1、肺炎(白肺)


发病机制:甲流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组织,导致肺部炎症。

同时,病毒感染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,使呼吸道内原本定植的细菌等病原体趁机大量繁殖,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,进一步加重肺部炎症。

临床表现:患者会出现咳嗽加剧、咳痰增多、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
严重时,肺部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肺部大面积实变,即所谓的“白肺",这会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,导致机体缺氧,甚至危及生命。

肺部影像

高危人群:老年人、儿童、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(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哮喘等)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,由于自身肺部功能较弱或免疫防御能力不足,更容易发生甲流相关性肺炎,且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,预后较差。


2、支气管炎


发病机制:甲流病毒感染后,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,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、水肿、分泌物增多。

炎症持续刺激支气管,可使其管壁增厚、管腔狭窄,影响气道通畅性。

支气管炎

临床表现: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,起初可能为干咳,随后逐渐出现咳痰,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黄色脓性痰。

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胸闷、气促等症状,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。

长期的支气管炎反复发作,可能会导致支气管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,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,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高危人群:吸烟人群、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疾病的人群,在感染甲流后,更容易并发支气管炎,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,恢复时间更长。


3、心肌炎


发病机制:甲流病毒感染后,机体免疫系统会被激活,产生一系列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。

这些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,也可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,引发心肌炎。

此外,病毒本身也可能直接侵犯心肌细胞,导致心肌炎症和功能障碍。

临床表现: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、心悸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乏力等症状。

心肌炎

严重的心肌炎可导致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,甚至心源性休克,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,威胁患者生命安全。

高危人群:既往有心脏疾病(如先天性心脏病、心肌病等)的患者、运动员以及长期过度劳累的人群,在感染甲流后发生心肌炎的风险相对较高,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,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。


4、心包炎


发病机制:甲流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累及心包,导致心包膜的炎症。

心包膜炎症可使心包腔内产生渗出液,积液增多时会压迫心脏,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。

心包炎

临床表现: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,疼痛可放射至颈部、肩部、背部等部位,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钝痛,常因深呼吸、咳嗽、体位改变等因素而加重。

同时,还可能伴有发热、乏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大量心包积液可导致心脏压塞,出现血压下降、静脉压升高、心音遥远等体征,如不及时处理,可危及生命。

高危人群: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等)的患者,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,在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并发心包炎,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,治疗难度较大。


5、脑炎


发病机制:甲流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脑部炎症。

病毒感染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、脑组织水肿、颅内压升高,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。

脑炎

临床表现: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发热、呕吐、意识障碍、抽搐、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。

脑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,轻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可能完全康复,但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,如智力障碍、癫痫、肢体瘫痪等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。

高危人群:儿童尤其是婴幼儿,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,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,感染甲流后发生脑炎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
此外,老年人、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,也是甲流并发脑炎的高危人群,需要高度警惕。


6、神经系统损伤


发病机制:除了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炎外,甲流病毒感染还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、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途径导致神经系统损伤。

神经系统损伤

炎症因子和免疫复合物可影响神经传导功能,血管病变可导致脑组织缺血、缺氧,进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。

临床表现:患者可能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睡眠障碍、感觉异常(如麻木、刺痛等)、运动障碍(如肌肉无力、震颤等)等多种症状。

这些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可能在甲流感染的急性期出现,也可能在恢复期或康复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,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。

高危人群: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,由于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,在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损伤。

此外,长期精神压力大、睡眠不足、营养不良的人群,也可能因自身抵抗力下降和神经调节功能絮乱,而增加甲流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。


甲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


1、预防措施


疫苗接种

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
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,提高对甲流病毒的免疫力,降低感染风险和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。

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,尤其是高危人群,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。

流感疫苗

个人防护

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、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口鼻等部位;
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开窗通风;

避免前往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,如必须前往,应佩戴口罩;

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;

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,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平衡。


2、应对策略


早期诊断与治疗

一旦出现疑似甲流症状,应及时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,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、抗原检测等,以明确诊断。

对于确诊甲流的患者,尤其是高危人群,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警惕并发症的发生。

一旦出现并发症的相关症状,如咳嗽加重、呼吸困难、心慌、胸痛、头痛、呕吐、意识改变等,应立即告知医生,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。

早期诊断与治疗

综合治疗措施

针对甲流及其并发症,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、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针对性治疗等。

抗病毒药物应在发病早期使用,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,缩短病程,减轻症状。

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、止咳、祛痰、平喘、吸氧、补液等,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,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。

对于并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,应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如抗感染治疗、营养心肌治疗、降颅压治疗、抗癫痫治疗等,必要时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(ICU)进行密切监护和抢救治疗。


总结


甲流不仅会引起发热、咳嗽等常见症状,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,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因此,我们应充分认识甲流并发症的危害,加强预防措施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。

一旦感染甲流,应及时就医,早期诊断和治疗,密切关注病情变化,积极预防和应对并发症的发生,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
同时,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甲流的监测和防控,提高诊疗水平,为患者提供及时、有效的医疗服务。


免责声明:本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小编,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
← 返回资讯列表